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家從世界各地收集的海水樣本中發現了5000多種新RNA病毒,并將它們歸類的門的數量從5種增加到10種。這一有關RNA病毒的新數據寶庫擴大了生態研究的可能性,并重塑了人們對這些小而重要的亞微觀粒子如何進化的理解。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志上。
研究團隊收集了海水樣本,并通過搜索編碼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的基因對它們進行了病毒RNA測序。該團隊隨后使用超級計算機和機器學習算法為RNA病毒建立了系統發育樹,共發現了5504種新的海洋RNA病毒,并將已知RNA病毒門的數量從5個增加到10個。
研究人員將新發現的病毒歸入五個新提出的門。從地理上繪制這些新序列顯示,其中兩個新門數量特別豐富。
研究人員相信,新發現的5個病毒門的一個可能是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RNA病毒進化中缺失的一環,它將兩個已知的RNA病毒分支連接起來,這些分支在復制方式上存在分歧。這一發現填補了病毒進化歷史中缺失的部分空白。
研究人員說,更多地了解世界海洋中的病毒多樣性和豐度將有助于解釋海洋微生物在海洋適應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海洋吸收了大氣中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一半,該小組之前的研究表明,海洋病毒是生物泵上的“旋鈕”,影響海洋中碳的儲存方式。
此外,這些新病毒不僅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了解RNA病毒的進化歷史,還有助于了解地球上早期生命的進化。
正如新冠疫情大流行所展現出來的一樣,RNA病毒會導致致命的疾病。但RNA病毒在生態系統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可以感染廣泛的生物體,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繪制出這些RNA病毒生活在世界上的哪個位置有助于闡明它們如何影響驅動地球上的許多生態過程的生物體。該研究還可幫助研究人員隨著基因數據庫的增長對新病毒進行分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